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春秋左氏传》后序 西晋 · 杜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三
太康元年三月,吴寇始平,余自江陵襄阳,解甲休兵,乃申抒旧意,修成《春秋释例》及《经传集解》。
始讫,会汲郡汲县有发其界内旧冢者,大得古书,皆简编科斗文字。
发冢者不以为意,往往散乱。
科斗书久废推寻,不能尽通。
始者藏在秘府,余晚得见之。
所记大凡七十五卷,多杂碎怪妄,不可训知。
《周易》及《纪年》最为分了。
《周易》上下篇与今正同,别有阴阳说而无彖象文言系辞,疑于时仲尼造之于鲁,尚未播之于远国也。
其《纪年篇》起自夏殷周,皆三代王事,无诸国别也。
唯特记晋国,起自殇叔,次文侯昭侯,以至曲沃庄伯
庄伯十一年十一月鲁隐公之元年正月也。
皆用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编年相次。
晋国灭,独记魏事,下至魏哀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记也。
推校哀王二十年,太岁在壬戌是周赧王之十六年秦昭王之八年韩襄王之十三年赵武灵王之二十七年楚怀王之三十年燕昭王之十三年齐湣王二十五年也。
上去孔丘卒百八十一岁,下去今太康三年五百八十一岁。
哀王于《史记》,襄王之子,惠王之孙也。
惠王三十六年卒,而襄王立
十六年卒,而哀王立
古书《纪年篇》,惠王三十六年,从一年始至十六年,而称惠成王卒,即惠王也。
疑《史记》误分惠成之世,以为后王年也。
哀王二十三年乃卒,故特不称谥,谓之今王,其著书文意,大似《春秋经》,推此足见古者国史策书之常也。
文称鲁隐公邾庄公盟于姑蔑,即《春秋》所书邾仪父,未王命,故不书爵。
仪父,贵之也。
又称晋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即《春秋》所书虞师、晋师灭下阳,先书虞,贿故也。
又称周襄王会诸侯于河阳,即《春秋》所书天王狩于河阳,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也。
诸若此辈甚多,略举数条,以明国史皆承告据实而书时事。
仲尼修《春秋》,以义而制异文也。
又称卫懿公及赤翟战于洞泽,疑「洞」当作「洞」,即《左传》所谓荧泽也。
国佐来献玉磬纪公之嶭,即《左传》所谓宾媚人也。
诸所记多与《左传》符同,异于《公羊》、《谷梁》,知此二书,近世穿凿,非《春秋》本意审矣。
虽不皆与史记尚书同,然参而求之,可以端正学者。
又别有一卷,纯集疏《左氏传》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义,皆与《左传》同,名曰《师春》,「师春」似是钞集者人名也。
《纪年》又称,殷仲壬即位居亳,其卿士伊尹仲壬崩,伊尹放大甲于桐,乃自立也。
伊尹即位,太甲七年,太甲潜出知桐,杀伊,乃立共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而中分之。
《左氏传》伊尹太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然则大甲虽见放,还杀伊尹,而犹以其子为相也。
此为大与《尚书》叙说太甲事乖异,不知老叟之伏生,或致昏忘,将此古书亦当时杂记,未足以取审也。
为其粗有益于《左氏》,故略记之,附《集解》之末焉。
韩愈神道碑825年3月 中唐 · 皇甫湜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韩氏出晋穆侯。晋灭武穆之韩。
而邑穆侯孙万于韩。遂以为氏。
后世称王。汉之兴。
韩襄王孙信有功。复封韩王
条叶遂著。后居南阳
又隶延州武阳。拓跋后魏之帝。
其臣有韩茂者。以武功显。
尚书令。实为安定桓王
次子均袭爵。官至金部尚书
亦能以功名终。尚书曾孙睿素。
桂州长史善化行于江岭之间。
先生为王父。生赠尚书左仆射讳仲卿
仆射先生先生讳愈
字退之。乳抱而孤。
熊熊然角。嫂郑氏。
异而恩鞠之。七岁属文。
意语天出。长悦古学。
孔子孟子。而侈其文。
秀人伟生。多从之游。
俗遂化服。炳炳烈烈。
为唐之章。贞元十四年
进士从军宰相晋平汴州之乱。又佐除州青淄。
通漕江淮。入官于四门。
先生实师之。擢为御史
十九年。关中旱饥。
人死相枕藉。吏刻取息。
先生列言天下根本。民急如是。
请宽民徭而免田租之弊。专政者恶之。
行为连州阳山阳山民至今多以先生氏洎字呼其子孙。
累除国子博士。不丽邪宠。
惧而中请分司东都避之。除尚书都官郎中
司判祠部中官号功德使
京城观寺。尚书敛手就职。
先生按六典。尽索之以归。
诛其无良。时其出入。
禁哗众以正浮屠。授河南令
魏郓幽镇各为留邸。贮潜卒以橐罪士。
官无敢问者。先生将摘其禁。
以壮朝廷。断民署吏。
候旦发。留守尹以闻。
皆大恐。令遽相禁。
有使还为言。宪宗悦曰。
韩愈助我者。是后郓邸果谋反东都。
屠留守以应淮蔡。华州刺史华阴柳涧赃。
诏贬涧官。先生尚书职方郎中
奏疏言。华近在国城门外。
刺史县令罪。不参验。
坐郡。御史考实。
奏事如州。宰相不为坚白本意。
先生竟责出省。复比部郎中修史
主柄者不喜。不卒展用。
再迁中书舍人。廷议蔡叛可诛。
与众意违。改右庶子
十二年七月。诏御史中丞司彰义君讨元济。
出关趋。说都统宏。
宏悦用命。遂至郾城
势审其贼虚实。请节度使裴度曰。
某领精兵千人取元济。不听察。
居数日。李愬文城果行。
无人。擒贼以献。
遂平蔡方。三军之士为先生恨。
复谓曰。今藉声势。
王承宗可以辞取。不烦兵矣。
柏耆先生受词。
使执笔书之。持以入镇。
承宗恐惧。割德棣以降。
遣子入侍。还拜刑部侍郎
宪宗盛仪卫迎佛骨。士女纵观倾城。
先生大惧。遂移典校上章极谏。
潮州刺史大官谪为州县。
薄不治务。先生临之。
若以资迁。洞究海俗。
海夷陶然。遂生鲜鱼稻蟹。
不暴民物。掠卖之口。
计庸免之。未相直。
辄与钱赎。及还。
著之赦令。转刺袁州
袁州如潮。徵拜国子祭酒
其属一奏用儒生。日集讲说生徒。
官之以艺学浅深为顾。侍品豪曹游益不留。
既除兵部侍郎。方镇反。
太原兵以轻利诱回纥。召先生祸福。
譬引虎齧臃血。直今所患。
非兵不足。遽疏陈得失。
王廷凑屠衣冠。围牛元翼
人情望之若大蚖虺。先生奉诏入贼。
渊然无事行者。既至。
召众贼帅前。抗声数责。
致天子命。词辩而锐。
悉其机情。贼众惧伏。
贼帅曰。惟公指。
公乃约之出元翼。归士大夫之丧。
功可意而复。穆公大喜。
且欲相之。迁吏部侍郎
京兆尹以不治闻。遂以迁拜。
敕曰。朕屈韩愈公为尹。
宜令无参御史。不得为故常。
御史大夫用优之。禁军老奸。
宿恶不摄。尽缚送狱。
京理然。御史中丞有宠。
旦夕且相。先生不诣。
固为耻矣。械囚送府。
令取尹状决之。先生脱囚械纵去。
御史悉奏。宰相乘之。
两改其官。复为吏部侍郎
铨不锁。入吏。
选父七十母六十身七十。悉与三利取才。
财势路绝。病满三月免。
四年十二月丙子。薨靖安里第。
年五十七。嗣天子不御朝。
礼部尚书宝历元年三月癸酉
河南某县。先叔父云卿
肃宗代宗朝。独为文章官。
兄会。亦显名。
官至起居舍人。会妻之亡。
先生以期衰服服焉。用报之。
朝有大狱大疑。文武会同。
莫先发言。先生援经引决。
考合传记。侃侃正色。
伏其所词。执女政而出。
又曰。其贤善耳。
必心跃色扬。钩而游之。
内外茕弱悉抚之。一亲以仁。
使男有官。女有从。
而不啻于已生。交于人。
已而我负。终不计。
死则庀其家。均食剖资。
与人故。虽微弱。
待之如贤戚。人诟笑之笃。
未尝一食不对客。闺人或昼见其面。
退相指语。以为异事。
实嗜才技。毫细无所略。
然而天下之进士而后者望风戁畏。以为瑞人神士。
朗出天外。不可梯接。
非有奇卓。望门不敢造。
未尝宿贷。有馀财。
每曰。吾明日解衣质食。
今存者已多矣。遗命丧葬。
无不如礼。俗习夷狄。
尽写浮图。日以七数之。
及拘阴阳。所谓吉凶。
一无污我。夫人高平郡
前进士昶。谨以承命。
湜既以铭先生墓矣。又悉叙其系叶德诏于碑。
以图永久。而揭以词。
韩因朔封。自武之穆。
厥全赵孤。天下阴福。
子孙宜昌。宣惠遂王
秦绝韩祀。虮虱有子。
继王阳翟。继王安定
三王其爵。韩氏何盛。
冑系雅。三祖官下。
秘书发祥。追锡仆射
径孰道荒。物丧其明。
谁恳其治。先生之生。
先生之武。袭蹈圣矩。
基于其身。克后其所。
居归邱。危解祸罗。
具兮素兮。有腼何多。
靡引而忘。天吝其施。
垂升乃颓。偫心孔哀。
厥声赫赫。满华遍貊。
年千世百。新在竹帛。
我铭在碑。展我哀思。
过王舍庄宋龙图侍郎张揆隐处有读书堂东坡题额今莫可踪迹矣以诗吊之 清 · 江浩然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凭吊悲风几白杨,熙宁逸老旧时庄。
碑横古道留残照,人记躬耕说侍郎
有母克成偕隐志,无儿难问读书堂。
吟楼更忆韩仓士,一代于鳞亦渺茫。
济南分题十六首 其七 韩仓访白雪楼遗迹 清 · 田雯
 押屋韵 出处:古欢堂集卷四
直过丁香湾,便入韩仓谷。
谷口阒无人,鸟声媚幽独。
萝花络长松,雨晴如膏沐(丁香湾水名韩仓村名)
历下亭 清 · 田雯
 押元韵 出处:古欢堂集卷七
历下亭历山根,七十二泉流到门。
垂杨四围锸百本,藻红菱碧波沼翻。
筕篖缚窗似圆笠,石子铺地三重轩。
夏木绿阴不可唾,鸟语格磔争豗喧。
黄鹂颜色绝可爱,哑姹百啭舌莫扪。
如与佳客坐风榭,留连夕话清且温。
此亭撑支几千载,饱经劫火难具论。
杜甫李邕不复作,何人北渚倾罍樽。
架壑嵌岩觏今日,苍木怪石凌朝暾。
济南名士自不少,上追骚雅才飞鶱。
华不注峰立东郭,十里直接韩仓村。
更有边许号词桀,摒挡剪纸招吟魂。
我思醉眠亭子上,溪光岚影相吐吞。
忽忽岁月熟羊胛,移家鹊湖多食言。
泺头泉尾寻水派,抽函穷搜郦道元